朕在红楼当暴君

榻上参禅

历史军事

「元春姐姐,太子哥哥会杀我吗?」
幽深巍峨的宫殿内,忽明忽暗的烛光里,一个 ...

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132章:内阁首辅,坚辞不受

朕在红楼当暴君 by 榻上参禅

2025-5-7 16:08

  那他们猜对了吗?
  他们猜对了,但也猜错了。
  北静王的爵位,确实没法再往上封了,但是可以加封他的家人啊!
  但现在的问题是,北静王二十出头,成亲也好几年了,一连生了好几个闺女,却愣是没一个儿子。
  若是加封北静王的那几个庶出兄弟,那便不是封赏,而是纯粹的恶心人了。
  众臣走后,皇极殿内,除了戴权,便只剩下李崇,和北静王水溶君臣二人了。
  李崇走下御座,来至水溶面前,苦笑一声,道:
  「水王兄,你让朕为难了,估摸着不出三日,朕猜忌你功高震主的流言,便要甚嚣尘上了。」
  北静王水溶赶忙跪下请罪,不料却被皇帝一把拉住,死活不让他跪。
  水溶没法子,只好满脸羞愧之色,尴尬一笑,道:「微臣没用,没生出儿子来,有损陛下圣德,这是微臣的罪过。」
  李崇一愣,这话说的,你生没生儿子,关朕的圣德什么事?
  他拉着水溶的手,叹息道:「朕现在都有些后悔,不该让你当这个京营节度使,现在你身处军旅之中,与王妃更是聚少离多,这子孙缘,只怕是..::.:
  」
  说至此处,李崇压低声音,悄声道:「水王兄,朕给你说一个秘法,以后王妃每个月「氮氩之时」,你便把王妃接去军营住上几日,军营里阳气充沛,容易生儿子,估摸着一年以后,你便要请朕喝令郎的满月酒了。」
  北静王水溶,震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,像活见鬼了一样看着皇帝。
  那表情像是在说,皇帝啊,您才十岁啊,怎么会知道这些事情?
  到底还有什么,是您所不知道的?
  还氙氩之时,您平日里,都在看些什么书啊?
  良久,北静王才一脸尴尬,又极其委婉的说道:「陛下,京营重地,女眷不得入内,微臣还年轻,子孙之事,微臣不着急。」
  李崇皱眉,看着水溶,你不着急,朕着急啊!
  你生不出儿子,朕便不能大加封赏你,外间便会传言因你功高震主,朕对你多有猜忌,而那些勋贵们,多多少少也会与朕离心离德。
  长此以往,对朕的名声,对朕的大业很不利啊!
  哪怕是单纯为了朕,你也得赶紧生个儿子出来。
  你不生,没法子,朕只能强制帮助你生了。
  想至此处,李崇正色道:「北静王水溶接旨。」
  北静王一愣,旋即双膝跪倒在地,恭听皇帝旨意。
  「朕命令你,每月必须将王妃接去军营住五日,若是你敢抗旨不遵,便是大不敬!」
  这一下,别说北静王水溶,就连站在不远处的戴权都惊呆了。
  帮人生儿子,还有这么帮的?
  圣旨都下了,水溶还能有什么办法?
  他万般无奈,只好恭顺接旨,开始筹划他的造小人计划。
  那么问题来了,李崇说的这一招,到底靠谱不靠谱呢?
  这招听起来有些扯淡,其实还是蛮靠谱的。
  现代社会中,便有无数夫妻,一直为生育问题而苦恼。
  每次去医院检查,都一切正常,啥事都没有,但就是死活生不出来。
  然后夫妻俩出去旅个游,换换环境,您猜怎么着?
  恭喜恭喜,嫂夫人有喜了!
  有一说一,这一招,一般人,李崇还不告诉他呢!
  这一招本来是李崇,打算留给他自己用的。
  再过几年,等他大婚之后,便乘坐御,巡视天下各地。
  到时候,带上金陵十二钗。
  哦,不对,巧姐肯定是没了,那就带上金陵十一钗。
  车振,其实叫马震更妥帖一些到时候,一路马震,一路生娃,为皇室开枝散叶,为大干添砖加瓦。
  封赏完有功将士,翌日,武英殿举行小朝会,廷推礼部尚书,廷推内阁首辅。
  至于已经空出来的兵部尚书,还有兵部左侍郎等职,则不在此次廷推之列。
  为什么呢?
  原因无他,因为朝堂各方势力,还未就此事达成利益平衡。
  也就是说,还得在私底下勾兑勾兑才行。
  至于说什么时候能勾兑好,只能说还早着呢!
  反正李崇现在,是不急于任命兵部尚书的。
  即便任命了兵部尚书,大概率也不会听他这个皇帝的话。
  人家会以『大干社稷」为重,会以「黎民百姓」为念,止兵戈,息战事,与民休息。
  与其如此,那个兵部右侍郎耿思远,还不如让他先顶一阵子呢!
  至少这个人挺活泛,也挺会来事,关键是听他这个皇帝的话。
  此时的大干内阁,去了一个孟元康,又去了一个章凤翼,昨日胡玄机又辞去了首席大学士,成为武英殿大学士。
  要说胡玄机也是个妙人,知道皇帝每日在武英殿办公,他便选了武英殿大学土,不放过任何一个表忠心,任何一个献媚的机会。
  故而现在的内阁,便只剩下三名大学士,武英殿大学士胡玄机,文渊阁大学土谢修远,东阁大学士卢怀仲。
  后面这二位,户位素餐,纯粹就是两个摆设。
  内阁大学土,一般为单数,三人五人七人都有过。
  这样的人数设计,是为了在决策之时,不会出现票数相等,大家僵持不下的情况。
  而现在内阁只有三人,再廷推一人进内阁,成为首辅,那阁臣便只有四位,
  不符合惯例。
  但这件事,好像有意无意之间,都被大家给忽略了。
  原因很简单,因为工部尚书赵温华,刑部尚书黄光升,大理寺卿陈茯,左都御史闫茂青,还有通政使李不言,他们都想进内阁。
  这几个人,此时彼此相争不下,想要分出个胜负,还早着呢!
  而内阁只有四名阁臣,正是皇帝李崇所乐见的。
  若是他们二对二,彼此相持不下,不是更需要皇帝,来充当这个最终裁决者吗?
  而此次参加廷推的,除了现有的四部尚书,六部左右侍郎,都察院左都御史,右都御史,大理寺卿,大理寺少卿,通政使之外,还通知了礼部郎中张敞,
  和国子监祭酒李守中。
  张敞心里清楚,通知他来参加廷推,是因为徐少湖升任礼部尚书之后,要升他为礼部左侍郎。
  而李守中则完全一头雾水,你们一帮大佬廷推内阁首辅,拉我这个国子监祭酒去干嘛?
  难道说最近大佬死的有点多,拉我去凑数吗?
  武英殿内,李崇高坐御座之上,群臣按品秩分列殿中。
  看着殿内众臣,李崇慢悠悠的问道:「礼部尚书出缺,谁人可堪大任,众位爱卿都说说吧。」
  这是廷推之时的固定流程,皇帝抛出问题,臣子开始提名,有投票权的投票表决,表决通过呈皇帝预览,皇帝予以认可,此人便正式走马上任。
  若是皇帝不予认可,那就继续廷推,一直廷推到皇帝认可为止。
  算是一种大干版的熬老头游戏,看谁耗得过谁呗。
  皇帝发问,四五位大臣纷纷提名徐少湖,这本是提前已经勾兑好了的,倒也并不意外。
  接着,殿内众臣纷纷附和,认可徐少湖升任礼部尚书。
  张敞和李守中等几个人,只是列席廷推,并无发言权,故而他们没有说话。
  不料此时,胡玄机微微笑道:「徐侍郎才干卓著,升任礼部尚书倒也不是不行,只是资历经验都欠缺了些,还是再等几年吧!』
  胡玄机话音未落,刑部尚书黄光升,大理寺卿陈茯,左都御史闫茂青,右都御史罗文龙,这四人便纷纷出言附和,表示徐少湖资历太差,声望也不够,还是先历练几年再说吧。
  眼看着马上就要到手的尚书之位,便要与自己失之交臂,徐少湖也急了,他抬头望着御座上的皇帝,眼神里满是祈求之色。
  陛下,您答应过我的啊!
  现在,该您一语定乾坤了。
  徐少湖这个人,李崇还得继续用,故而这次并没有耍他。
  只听李崇不紧不慢的说道:「照理来说,朕此时不该发表意见,但国事艰难,六部尚书一下便去了两位,众位爱卿难道真的忍心,继续在这里互相扯皮吗?
  徐爱卿才德兼备,又久在礼部行走,让他升任礼部尚书,朕以为并无不妥,
  当然,朕只是建议罢了,至于最终让谁担当此任,还是要看众位爱卿廷推的结果。」
  李崇话音未落,胡玄机便睁大了双眼,抬头看着皇帝,表情稍显落寞,眼睛里更有一丝委屈。
  胡玄机这个样子,像极了被冷落的女人,在埋怨责怪男人,难道你在外面,
  有了别的女人了?
  胡玄机暗叹一声,心说皇帝你支持徐少湖,倒是先和老臣通个气啊!
  你看这事搞得,坏人全是我,好人全让皇帝您做了。
  胡玄机叹息一声,旋即微微一笑,虽然脸上的伤还未完全好,嘴里的牙也还没来得及镶补,但丝毫不影响他,此时此刻的一派枢臣风范。
  「陛下少年英雄,乃一代圣君,看得自然比老臣长远,看得也比老臣更透彻,既然陛下属意徐侍郎,老臣便收回刚才那番话。」
  胡玄机此言一出,好似一潭死水,给扔进去一块巨石,顿时水花四溅,惊起波澜无数。
  殿内众人纷纷异的望着他,好似完全不认识胡玄机一样。
  刑部尚书黄光升,大理寺卿陈茯,左都御史闫茂青,右都御史罗文龙四人,
  更是难以置信的看着胡玄机,浑然不敢相信,他们一直马首是瞻的胡玄机,最近这是怎么了?
  被人给崇了?
  还是鬼上身了?
  徐少湖升任礼部尚书,最大的阻碍便是胡玄机,现在连他都表示认可了,其他人自然也不好再说什么。
  除了刑部尚书黄光升,大理寺卿陈茯,一直紧皱眉头,不再说话之外,包括左都御史闫茂青,右都御史罗文龙在内,殿内众臣纷纷表示同意。
  就此,徐少湖正式升任礼部尚书,完成了从三品侍郎,到朝堂大佬的最关键一步。
  再下一步,便是冲击内阁大学士之位了。
  接下来,张接任礼部左侍郎,几乎没有任何阻力,便获得全票通过。
  毕竟在场众人,除了李守中之外,大家都知道张敲是皇帝的心腹之人,区区礼部左侍郎而已,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皇帝的。
  再然后便是廷推内阁首辅,当胡玄机说他推举李守中之时,殿内众臣几乎无一遗漏,纷纷出声表示赞同。
  因为李守中这样一个有名望,而无能力的内阁首辅,几乎符合所有人的利益。
  而唯一反对的那个人,便是李守中自己。
  李守中今天来武英殿,本来是抱着列席廷推,置身事外,一言不发的态度来的。
  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,胡玄机竟然会推荐他当内阁首辅。
  而让他更没有想到的,殿内众臣竟然无一人反对,全票予以通过。
  要知道,就在刚才,区区一个礼部尚书,这些人还争得面红耳赤,差点上演全武行呢!
  可现在堂堂内阁首辅,大干第一文臣,你们怎么突然又不争了,不抢了呢?
  这就像你去参加婚宴,本来是去吃席的,结果吃着吃著,你变成新郎了。
  这世上还有比这更离谱的事情吗?
  李守中是没什么政治能力,他也迁腐的厉害,但他并不傻。
  如此诡异的一幕,李守中下意识的便认为,此事极为蹊跷,不能答应,千万不能答应。
  与其当这个天天被架在火上烤,还不知道在哪埋着什么坑的内阁首辅,李守中更愿意继续当他的国子监祭酒。
  至少安心,安全,也安逸。
  想至此处,李守中双膝跪倒在地,说什么也不愿意当这个内阁首辅。
  这一幕,也算是开了历史先河了。
  大干立国百余年,还从未有过全票通过的内阁首辅人选,坚辞不受的呢!
  殿内众臣看着跪地不起的李守中,一个个眼神莫名,神色怪异。
  要说不羡慕,那是假的。
  白捡了一个内阁首辅,竟然还坚辞不受,今天算是开了眼,长了见识了。
  而李崇高坐御座之上,居高临下看着李守中,看着他跪地不起,说什么也不愿意当这个内阁首辅。
  这一幕,让李崇又好笑,又头疼不已。
  按照李崇的计划,是先把首辅变成吉祥物,
  然后等朝政再稳定一些的时候,进一步扩大内阁人数,将现在的五人内阁,
  升格为九人内阁,甚至是十一人内阁。
  让各个派系,各个山头的大佬,一个不剩全都进内阁。
  如此一来,每逢大事,或是难以决断之事,这些人的意见,便注定统一不了。
  到那时,便需要他这个皇帝,来成为唯一的裁决者。
  如此一来,他便能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,间接的掌控朝政。
  可是计划很完美,但第一步就出了岔子。
  李崇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,李守中竟然坚辞不受?
  而李守中越是不想当这个内阁首辅,李崇便越想让他当,不贪权,是美德啊!
  他看着跪地不起的李守中,心中冷笑连连。
  朕让你干,你就得干,不干也得干!
  朕说的,神仙来了也没用!
  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