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5章:林如海进宫面圣
朕在红楼当暴君 by 榻上参禅
2025-5-7 16:08
再说林如海,他在扬州,接连收到了女儿来信,老师来信,皇帝圣旨,都是一个意思,让他回京面圣。
诸事收尾,交接差事,林如海又忙活了好几天,这才启程北上。
从扬州到京城,迢迢数千里,这一路上,林如海的心里是既志芯又纠结。
GOOGLE搜索TWKAN
女儿来信说,陛下待她极好,二人相处极为相得。
女儿信中言语,话里话外都有将皇帝,引为知己的意思。
对此,林如海很是欣慰。
自从发妻故去之后,女儿黛玉的终身大事,便成了他的一块心病。
女儿自幼失恃,在世家大族眼中,便是上无长辈教导,有家教缺失之嫌,以后婚嫁择婿会平添许多变数。
可林如海又不愿意续弦,让继室妻子来教导黛玉,生怕委屈了女儿黛玉。
岳母史老太君,也常有书信来,话里话外皆有将黛玉接到荣国府,由她亲自抚育教导之意。
对史老太君,林如海无疑是很敬重的,也相信女儿长在外婆膝下,无疑要比跟着他这个父亲要好很多。
但荣国府近些年的名声,以及那位整日里在内帷厮混的宝玉,却让林如海做了难,迟迟不敢将女几送去贾家。
现在好了,黛玉入宫,陛下甚是喜爱,女儿的终身大事,终于不用他发愁了那林如海现在,发愁的是什么呢?
是他的恩师胡玄机。
胡玄机的名声,不仅仅在京城一败涂地,在江南文萃之地,更是声名狼藉。
仅林如海所知,便有无数士人学子,叫嚣着要倒胡,而且声势越来越大。
此时此刻,他林如海该作何抉择?
是一如既往,事事以老师马首是瞻?
还是割席断义,与胡玄机划清界限?
怎么选都不对,怎么选都是错。
林如海志志了一路,也纠结了一路。
这日午时,林如海入京,先去通政使司,递了请求入宫陛见的折子,然后他既没有去胡府,也没有去荣国府。
而是找了家客栈住下,沐浴更衣,等待陛下诏见。
第二日,宫里传出信来,让他今日已时三刻,于武英殿陛见。
辰时四刻,林如海便早早的,等候在宫门之外。
不多会,两个小太监过来,将他引领到武英殿外。
此时,还未至已时。
京兆地区接连下了四五日的大雪,林如海站在殿外廊下,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,再想想数日之前,他还在四季如春的江南水乡,不由得感慨晞嘘良多。
便在这时,一位身穿蟒袍的宦官,走过来轻声道。
「林大人,陛下传你进去呢!」
林如海抬头一瞧,只见该宦官面目极为狞,两道长长的刀疤横亘脸上,看起来极为骇人。
林如海心中一凛,大干官员历来注重相貌气度,比如他当年之所以是新科探花,便是因为他身形高大,相貌堂堂,气宇轩昂的缘故。
当然,他是胡玄机的得意门生,这一点也很重要。
而这位宦官,面有刀疤,竟然还能贴身服侍陛下?
不用问,他一定有大功在身,不然陛下不会如此做。
林如海的态度,不由得恭敬了几分,他行礼谢道:「有劳公公了。」
随后林如海,跟在该宦官身后,迈步走进武英殿。
甫一进殿门,林如海便瞧见御案之后,坐着个穿着常服,半大不大的孩子,
正在拿着朱笔批阅奏折。
十岁便批阅奏折,十岁便亲政的英雄天子啊!
再一想想,陛下十岁便大败五万叛军,擒拿贼首王子腾,似乎十岁亲政,十岁批阅奏折,也没什么好惊奇的了。
林如海为官多年,入宫陛见更不知道有多少回了,但他此时此刻,心中竟然有了些紧张。
要知道他当年被点中探花,陛见先帝之时,都没有像今日这般紧张过。
他小步快走,亦步亦趋,来至御案前,跪伏在地。
「微臣兰台士大夫,巡盐御史林如海,叩见陛下。」
林如海叩头行礼,等着皇帝叫他起身,结果并没有等来。
「抬起头来,让朕瞧瞧。」
林如海先是一愣,旋即抬头望去。
只见皇帝坐在御案后,正一脸好奇的打量着他。
「爱卿果然相貌不凡,难怪能生养出林选侍那般,钟灵毓秀的世外仙姝。」
李崇赞叹了一声,摆摆手,让林如海起身。
「赐座。」
小桂子闻言,连忙搬过一个绣墩,放在林如海身侧。
林如海先是谢恩,继而起身,并没有敢坐实在,而是半边身子斜坐在绣墩上。
李崇居高临下,看着林如海,笑问道。
「爱卿何时出发的,路上走了几日?」
「回禀陛下,微臣是今月六日接到的旨意,交接差事耽搁了几日,十日从扬州出发,昨日到的京城。」
「可去过太师府上,见过令师了吗?」
林如海心里一惊,恭声回道:「回禀陛下,君臣大义在前,师生私谊为后,
微臣此次入京面圣,在陛下未曾诏见之前,是不能先见太师的。」
李崇点点头,笑道:「爱卿太过谨慎了,太师乃朕股肱之臣,先见后见,都不妨事的。」
「京中有些关于太师的流言,爱卿知道了吧,江南那边的士人学子,有同样的流言吗?」
京中的这些传言,林如海怎么可能不知道。
虽说他入京仅仅一日,虽说他不想听,可那些传言仍一个劲的,往他耳朵里钻。
不仅仅是说他老师胡玄机,以人格为孟元康作保,招致身败名裂。
也不仅仅是他送女入京,其背后是他老师一手策划,自的是为了图谋皇后大位。
除此之外,更有传言说,他老师逼迫皇帝,让皇帝去国子监,为其正名,为其挽回声誉。
甚至还有传言说,王子腾谋逆,他老师亦为同谋。
除此之外,还有一桩更吓人的,说太子李琮,也是他老师害死的。
这一桩桩,一件件,简直骇人听闻,也让林如海方寸大乱。
林如海想了想,恭声回答道:「微臣听到了一些,江南那边亦有传闻,更有士人学子要结伴进京,誓言倒胡。」
李崇摆摆手,笑道:「太师是犯了些错,但并不像传言说的那么可怕,爱卿不必为令师忧心,朕还是信任太师的,还是要继续用太师的。
待会爱卿出宫之后,便可去太师府上拜见,将朕的这番意思告知太师,让他放宽心,专心朝政即可,此等流言语,不足为虑。」
林如海闻言,稍微放下点心,可他还是不太相信,如此汹汹舆情,皇帝怎么可能不为所动?
如果皇帝真的一点也不相信这些流言,他老师的首辅之位,怎么会突然没了呢?
正在此时,只听皇帝说道:「朕此次诏爱卿入京,是想让爱卿做些事情的。」
接着,李崇将他登基以来,发生的几件事情,大致说了一遍。
安阳黄河决口,渭州蝗灾,倭寇进犯绍兴,南直隶有水匪为祸一方,成都府老秀才造反,以及近日江西苗匪作乱。
这些事情的处置,都让李崇很不满意。
尤其是成都府造反一事,当地官员竟然以其人年老为由,予以宽宥。
如此处置,岂不是纵容造反吗?
在李崇这个皇帝看来,只要有人造反,不管你是谁,也不管你是因为什么,
都必须以雷霆手段予以严惩,该杀头的杀头,该灭族的灭族。
然后再派出钦差,详查其为何造反?
若是官逼民反,那就连那些贪官污吏,一块给收拾了。
而李崇想要提拔中青年文官,让他们成为自己的文官基本盘,无缘无故的贸然提拔,朝堂反对之声太大。
那就让这些人去做事,去立功。
只要做出成绩,只要立下功劳,李崇再想提拔他们,试问还有谁敢反对?
而林如海,则是李崇选定的目标之一。
原因无他,只因他是林黛玉之父,是将来的外戚,和李崇这个皇帝,是天然的利益共同体。
看着林如海,李崇说道:「这几件差事,爱卿任选一件吧!」
这几件事情,最容易的莫过于,成都府老秀才造反一事,只须派出一名钦差,该杀的杀,该抓的抓,然后再安抚民生即可。
而最难的,莫过于绍兴倭寇作乱。
要想做成此事,没有三五年工夫,是不可能见成效的。
而且当地世家大族与倭寇相互勾结,牵一发而动全身,一个弄不好,倭寇没平定,倒是先把自己给搭进去了。
更何况剿灭倭寇,要练兵,要练水师,他林如海对兵事,一窍不通啊!
而安阳黄河水患,必然要整修黄河水道,这是工部的差事,也非他所长。
若是他选了成都府,这个极为容易的差事,只怕会让陛下失望,甚至是不喜,认为他不堪大任,进而连累到他女儿黛玉。
林如海思来想去,恭声道:「陛下,微臣乃姑苏人氏,若是将南直隶水匪为患一事,交予微臣去处置,不用朝廷出一兵一卒,也毋需朝廷耗费半点钱粮,微臣便能将此事办妥。」
林如海的意思,李崇算是听明白了。
不用朝廷出一兵一卒的意思,是区区水匪,朝庭兵马去多了让人笑话,去少了又不济事,还不如依靠当地边军,以及民间团练去剿灭水匪。
毋需朝廷耗费半点钱粮的意思,则是让当地世家大族出钱。
这件事别人去办,或许很难,但林家五代列侯,在南直隶也是顶级豪门,他去办这件事,是极为便宜的。
南直隶水匪一事,不算什么大事,办成了也立不了什么大功。
但若是不用朝廷出兵,更不用朝廷出银子,便能将此事办成,这功劳可就不算小了。
李崇满意的点点头,站起身子,走下丹陛,来至林如海身前。
林如海慌忙站直了身子。
只见皇帝一把抓住他的手腕,笑意盈盈的说道:「爱卿办完这件差事,不要在当地逗留,速速回京,朕另有重用。」
说罢,李崇无缘无故,又说了一句话。
「爱卿,你的身份不仅仅是文臣,还是外戚,这一点你要谨记于心,有些时候,你得知道,在这大干朝堂,谁和你更亲近?」
林如海面色如常,可心里却翻江倒海,心绪难平。
来了,来了,该来的还是来了。
皇帝这话的意思,是让他在文臣和外戚,这两种身份之间选一个,而且只能选一个。
若是他选了文臣集团,那不好意思,你女儿林黛玉,注定只能当一辈子林选侍了。
以后别说皇后,别说妃位,恐怕连个最底层的才人,常在都混不上。
若是他选择外戚这一身份,和文臣集团划清界限,那一切便都好说了。
除此之外,皇帝这话还有另一层意思。
那就是,在皇帝和老师之间,你选谁?
方才皇帝说,让他待会出宫之后,以学生的身份,去太师府安抚胡玄机,告诉胡玄机皇帝还是信任他的,皇帝还是要继续用他的。
当时林如海虽然不大相信,但还是天真的以为,既然皇帝暂时不会动胡玄机,或许也不会逼他和胡玄机划清界限。
现在看来,和眼前这位十岁的皇帝比起来,他林如海还是太天真,太幼稚了。
既让你的女儿进宫,又让你站在胡玄机那边,呵呵,这怎么可能呢?
先不说传闻中胡玄机犯下的累累罪行,即便是为了他女儿林黛玉,他林如海今天,也必须与胡玄机,做个彻底的了断。
林如海没敢有丝毫犹豫,在皇帝说完这句话的一瞬间,他便跪伏在地,叩首道。
「禀陛下,林家五代列侯,本就不是文官之属,若是能以外戚封爵,或是以功勋封爵,重现祖上荣光,微臣不胜荣耀之至。」
林如海这番话,便是和文臣集团,彻底的切割了。
他接着说道:「天地君亲师,君在师前,微臣虽然是胡师的学生,但更是陛下的臣子,微臣相信,即便是家师,他也会如此说,也会如此做的。」
李崇居高临下,俯视着跪地叩首的林如海,心中连连感叹。
聪明人,这是个难得的聪明人!
朕最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了,尤其是忠心耿耿的聪明人。
林如海对他有多少忠心,李崇并不清楚。
但李崇明白,只要他善待林黛玉,林如海便永远不会背叛他。